来源:21世纪人才报
说明:本文带有对大学的批判,当然,这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是每个大学、每个学生会成员都如此。既然存在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的学生会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来捍卫学生会的尊严。
“学生组织腐败”在北大“校园潜规则”调查中榜上有名,名次虽然不在三甲之列,却也是成为了“校园频繁丢失物品”、“校园物价过高”、“作弊”等“校园潜规则”的“近邻”。
学生会作为高校中最大的学生组织;一个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的学生组织;一个为培养同学“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为目的的组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负面意见?为什么一些人会反感它?难道大学学生会真的和社会上的官场一样……
一、捞奖学金
“干部们拿奖学金的机会比普通学生多得多”这种观点在高校里几乎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潜规则”。
“奖学金是学生往里钻的原动力。”因为“活动分”是评定奖学金的重要指标。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北京某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小李称,按照本系的奖学金评定细则中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测评分为品德、成绩、文体和能力4部分。除了成绩外,其他几项也采用了完全量化的办法来进行。比如,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加1——2分;参加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加2——8分,一旦获得优异成绩则可以加到20分;而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有更高的加分。
相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学生会干部能轻而易举地赚得大笔“活动分”。一旦学校、学院里有活动,往往学生会干部们都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而普通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很难获得实践的机会,“活动分”自然就很难提高上去。
“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在班里‘混’了,人少,空间小,经常出力不讨好。在学院做事对评奖学金、评优、推荐都有好处。锻炼机会也多一些,还能跟老师熟悉起来,办事方便,当然大家都愿意到这边来。”该院200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小马这样解释。
二、给自己攒“资本”
班委换届真的让我尴尬,”北京理工大学某班的辅导员王波这样对记者说道。因为本班上届班委到任后没人愿意接着干,这次自愿上台竞选班长、团支和学习委员3个职务的只有2名学生。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专业所在管理学院学生会干部的情形却是火爆异常:计划中的几十岗位,报名的竟有200多人。为了竞选学生会主席,有人做了相当多的准备。“要我看,能比得上美国总统竞选了,”王老师苦涩地对记者说。
“为了让相册看起来整齐些,从下午到晚上整整花了8个小时将所有的相片重新整理;深夜在大家都睡了以后在整个校园贴上海报;一个电话过来就能马上放下手里正在玩的游戏,马上去会场做活动准备工作,而且一做就是通宵。学生会干部们为什么要这样的“奋不顾身”呢?
“们是在给自己攒资本!”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高卫研究员认为,在眼前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由于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有组织经验和领导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在接受大学生时,已经将此列为优先录取的标准之一。这一就业市场行情的改变,使以往吃苦受累没人愿意当的学生干部成为了就业的一张王牌。
北京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小贺告诉记者,在他们学院,最近几届已经的学生会主席中,除了的,其他人都进了待遇较好的外企和大型国企。而且和老师熟,想留校也方便。
现在小贺正为竞选下届主席忙得不亦乐乎,他对记者说,“毕业时别人有学生会工作经验而你没有,至少在士气上就先输了一筹。”
三、贪污和隐匿费用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经营意识的提高,高校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公司的赞助或参与。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作为组织者的学生干部,贪污以及从中牟私利的行为已经有了明显抬头的趋势。
“很少有明白账!”曾经是北京某大学校“人力资源协会”秘长的张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学生会在财务管理上制订了林林总总的条例,但这看似表面“波澜不惊”的账目,私底下却是“波涛汹涌”。张越告诉记者,很多企业赞助费和学校给发的活动费有很部分都落入了干部的个人腰包。比如与赞助商商定的活动赞助金额是3000元,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如场地费之类的费用都可以通过这些干部在学生会中进行“运作”予以减免。比如赞助金额为3000元,而免掉1000元的场地等费用后,就出现了1000元的差额。
“而且这种做法是无法可查的。”张越表示,因为学生会不是法人实体,所以赞助公司不可能从学生那里拿到正式的发票,最多由当事人打张“白条”收据了事。
同样,学生会每个部门的资金都要以发票或收据为凭。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文具店、打印店会应学生干部要求帮忙开些“印刷费200元”、“制作宣传条幅500元”这类子虚乌有的“收据”,这样的差额便顺理成章地流进了学生会干部的小金库。
“其实大家还不敢将钱完全揣进自己的包。”至于这笔差额的去向,张越表示这笔钱一般有以下几种花费方式:一是用个人名义请相关的学生会干部大家一起外出消费,相互进行所谓的“”沟通。其次,将这笔费用向学校相关的管理老师进行“公关”。还有就是用于以后的“竞选”费用。更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有些学生干部靠这些手段解决了和生活费用问题。
四、沾染社会的不良风气
“如果没有关系,任何事情你只能靠边。”某大学目前正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周炜向记者承认社会上许多的不良风气同样在校园中横行。自己之所以能顺利地进学生会,主要是外联部长和他是同一个系的。据记者了解,在学生会干部的选举中,同系师兄师姐或者同乡等“亲缘”关系成为了“提携”的必要条件。“人走茶不凉”,周炜表示正是因为是熟人,以后办事会比较方便,就算是以后了,也会在同一个行业里,现在的友情到时候就能用得上。
小胡是记者在采访中结识的一名学生会干部,目前手中正掌握着学生部分“勤工俭学”的推荐权。有学生向记者反映,相对轻松的“勤工俭学”工作或者报酬较高的工作,总是会被分到与小胡关系较好、有“亲缘”关系或请他吃过饭的人手中。当记者就这一情况向他询问时,小胡也对记者表示:“我承认有时我也会抹不开面子,分一两个好工作给关系好的同学,但绝大部分工作的分配是公平的。”
五、保研的“终南捷径”
“当学生干部的直接好处就是可以保研。”根据记者在北京几所高校中所做的小规模调查表明,29名学生中对干部直接保研是否合适的调查项中,有23人认为这是不平等的做法。
根据记者在人大等几个学校了解到的情况,北京大多数高校都会针对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划出相应“工作保研”的专项名额,而名额数量的比例也占到了保研人数的一个不小的份额。
即使无法直接保研,学生干部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政策达到保研的目的。
如果某学生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直接保研,学校依然还会留给这些学生一个保留资格,就是在直接保研名额之外,多划出5%左右,其中的学生就可以先留校工作两年再去读研,学生们称之为”保资“。
“保资压根没有普通学生的份。”人大学生小彭对记者表示,几乎所有的保资名额都留给了没法直接保研学生会的干部。
六、干部选举暗箱操作
2009年11月29日中午,在西北某高校校园公示栏里,一张内容言简意赅的“小字报”却让广大师生瞠目结舌。在该学校某学院干部选举中,一名自称“乌鸦”的学生表示自己被“庸才”通过贿赂拉选票的方式挤出“政坛”,而当选者却享受种种特权、徇私舞弊。
“公平、公开、公正”向来是民主选举的基本条件,但根据记者调查,参选学生提前了解了现任学生会干部的情况,通过关系介绍、提前打招呼,在选举前请学生会的干部到消费场所消费换取上届学生会干部们的支持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王治中曾经是某高校经管学院学生会的主席。已经的他谈起自己当选的经历却毫不避讳:“学生干部的选拔采取公开选举制,我当时为了拉选票,请了不少有投票权的同学吃饭。我从来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不做,别人也会这样做,我只不过是提前了一步而已。”
“我们系的主席团换届,80张的选票,结果统计时有82张”,在一所高校外语系学生会选举的过程中竟然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当选的那位主席也正是凭借着两张选票上任。
视点·目击1
官?是这么当的吗?
近日,北京某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
一次聚餐过后,醉醺醺的他打车回校,在宿舍前因一言不合便开始殴打的士司机,将司机打得鼻血长流。当时不少学生通过寝室的窗户观看了整场闹剧。后来因为他“势力”够强才将事情瞒下来,没有捅到学校里去。和他同一级的小田事后回忆说,“这件事让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跌到了谷底。”
毕业于湖北某高校的04级学生小陈对时任学生会主席心存不满。“一次我们班出去郊游,作为毕业前的一次纪念活动。我们都是采取AA制分担这次活动的费用,而他(学生会主席)却没给,班里的干部也没说什么。”最令他气愤的是在郊外的那个晚上,由于租下的房子有限,而且男女有别,十几个男生要分两个屋子居住,四到五个女生挤一间房子。但最后他和他单独住了一个屋子,结果十几个男生被挤到一个通铺。“小杜笑着回忆说,当时对于此事他并没显得那么气愤,“学生会主席嘛,应该有特别待遇。”
视点·现象2
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长期以来,学生会制度为中国高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各个高校的学生会为社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学生会这一制度的设立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们的权利。同样,大部分高校学生会干部顶着各种压力为学校分忧,为学生办了众多实事。但小部分学生会干部的行为却让学生们寒心。
“眼下的学生会制度还应加强监督。”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高卫研究员表示,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必须对学生会制度进行改革,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学生会必须代表最广的根本利益,而学生会变革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建设监督制度。
“除了机制体制上的原因,个别学生干部对自身工作责任感不端正,也是学生会出现如此弊端的原因。”高研究员说,学生会一定要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划上隔离带,保持大学校园的纯洁性。作为学生会干部,应该是一种义务性服务,不应与经济利益沾边。